台灣缺電問題的解決方案

每一年 新增的大型機組 大於 除役機組

到 2030 年,在不計算再生能源的情況下,機組總共還可以增加 9,100 MW 的供電能力。

對照: 核能 目前約為 1,888.7 MW。

搭配再生能源供電,改變調度模式

白天尖峰用電時,有太陽光電支持(最高可達 7,000 MW),不只可以減少水力發電,還可抽水儲電。

晚上搭配儲能電池、抽蓄及水力(4,400 MW)發電調節,夜間尖峰供電能力還有2,800 MW 的餘裕。

用水優先,順帶發電

日月潭抽蓄水力(2,600 MW),白天抽水蓄電,晚上放水發電。

慣常水力發電則是配合民生、農業放水。而每次放水,可在大甲溪沿途發 5 次電(近1,150 MW)。

改善核二機組歲修計畫

冬季用電量較少,提早歲修。在夏季尖峰用電前,陸續加入供電。








資料來源: 鄭文燦 臉書 2023年7月30日

資料來源:台電系統各機組發電量(單位 MW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