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新聞 fake news
假新聞是指以假亂真、故意誤導大眾的新聞。它是為了達到特定目的,例如影響選舉結果、宣傳特定立場,或牟取利益。
假新聞通常會利用人們對某一議題的偏見或不了解,在標題或內容中加入聳動、誇張或誤導性的文字,以吸引人們點擊。
假新聞的危害很大,它會影響人們的判斷,甚至引發社會動盪。例如,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,假新聞被認為是影響選舉結果的一個重要因素。這些文章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,並且影響了一些選民的投票意向。
為了應對假新聞的危害,一些國家和平台已經採取了措施。例如,美國政府成立了一個專門打擊假新聞的部門(「假訊息治理委員會」 Disinformation Governance Board),並且要求社交媒體平台加強對假新聞的審查。(亦有反對者批評: 管控言論)
以下是一些識別假新聞的方法:
-
查看文章的來源。如果文章的來源是未知的或不可信任的(例如中國),那麼它可能就是假新聞。
-
檢查文章的內容。如果文章的內容包含錯誤信息、誇張或誤導性的文字,那麼它可能就是假新聞。
-
查看文章的分享次數。如果一篇文章的分享次數遠遠超過它的點擊次數,那麼它可能就是假新聞。
-
查看文章的評論。如果一篇文章的評論大多數都是負面的,那麼它可能就是假新聞。
中國的假新聞認知戰
中國在進行認知戰時,會利用假新聞來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。假新聞通常會被偽裝成真實新聞,並且會在社交媒體上大量傳播。這些假新聞通常會含有以下內容:
-
宣傳中國政府的政策和主張
-
中國控制的假外媒
-
詆毀中國的敵人
-
制造混亂和恐慌
-
分裂社會
-
影響選舉結果
中國政府利用假新聞進行認知戰的目的,是為了達到以下目標:
-
提高中國政府的國際地位
-
削弱中國的敵人的力量
-
維護中國的領土完整
-
維持中國國內的穩定
-
影響世界局勢
中國政府利用假新聞進行認知戰的手段,是十分隱蔽和巧妙的。它們會利用人們的偏見和弱點,來傳播假新聞。
沈伯洋 副教授
國立臺北大學 犯罪所 副教授
沈伯洋老師的專長之一是 假訊息資訊戰,對本議題感興趣的朋友,建議追蹤 沈伯洋老師的臉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