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0年代的台灣議會請願運動,是在日本統治時代的民主運動
主要邏輯為「我台灣人應該得到與日本內地人一樣的權利,有資格設立民主的台灣議會」
這不是這些台灣民主前輩的「民族認同」,而是他們聰明的政治策略
東京若不承認台灣人與日本人一樣,那就承認了日本的殖民統治,與西方列強一樣壓迫異族
「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」的策略,在228大屠殺之後,台灣民主運動的重起爐灶
你說中華民國是民主自由的,你也說台灣人是中華民國人,那把該給台灣人身為中華民國人該得的民主自由給我
《意難忘》(1925)蔡惠如
芳草連空、又千絲萬縷、一路垂楊、牽愁離故里、壯氣入樊籠、清水驛、滿人叢、握別到臺中、老輩青年齊見送、感慰無窮。
山高水遠情長、喜民心漸醒、痛苦何妨、松筠堅節操、鐵石鑄心腸、居虎口、自雍容、眠食亦如常、記得當年文信國、千古名揚。
資料來源